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分别是什么?
2025-02-25 08:30
来源:
飘然心甜
襁褓:指未满周岁的婴儿,此时婴儿用襁褓包裹。
孩提:指两三岁的儿童,该时期小孩能走路、说话,处于幼儿阶段。
垂鬓: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,古时候儿童不束发,头发下垂,因此以“垂鬓”代指这个年龄段。
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,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
豆蔻:指女子十三四岁,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比喻此年龄段的女子像豆蔻花一样清新美丽。
束发:男子十五岁,这时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,扎成一束。
弱冠:男子二十岁,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成年,但体犹未壮,故称“弱冠”。
及笄:女子十五岁,笄是束发用的簪子,女子到了十五岁就把头发盘起来,插上簪子,表示已成年。
而立:三十岁,源自《论语·为政》“三十而立”,指人到三十岁能自立于世,有所成就。
不惑:四十岁,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“四十而不惑”,表示人到四十岁对世事能明辨不疑。
知天命:五十岁,《论语·为政》中有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意味着到了这个年纪,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,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。
耳顺:六十岁,也称为“花甲”,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循环,一循环称为一甲子,所以六十岁称作“花甲”或“耳顺”之年。
古稀:七十岁,源自杜甫的诗句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指人到七十岁很稀少。
耄耋:八九十岁,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。
期颐:一百岁,“期”是期待,“颐”是供养,意为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,需他人供养照顾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